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閱讀奇幻文學:喚醒內心的奇想世界
閱讀奇幻文學:喚醒內心的奇想世界
閱讀奇幻文學:喚醒內心的奇想世界 評價
網友滿意度:
有人說
閱讀 是從有限的物質世界
到達無限的思想空間最快的方法
每本書都是開啟新世界的門窗
閱讀使我在新世界裡暢遊
一句句 一頁頁
各式各樣的角色人物
像我呼喚
帶領著我一起遨遊
直至最後一頁
在博客來看到
閱讀奇幻文學:喚醒內心的奇想世界
相信這本書大家都挺面熟的
沒錯這可是超級暢銷書呀
小編我最喜歡看書了
已經練就到了
一目十行的高深功力
而#GOODS_NAME#
真的是人人稱讚的一本好書
我反覆咀嚼其字字句句
便覺得韻味非常
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你們
跟我一起進入新世界
下面有連結和折價卷
也可以加入金石堂的粉絲專頁
定期都有好書推播通知唷~~~
閱讀奇幻文學:喚醒內心的奇想世界
發光體 ![]() |
忽然一陣敲門聲 ![]() |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閱讀奇幻文學:喚醒內心的奇想世界》
奇幻文學並非逃避現實,
而是挑戰現實、直通內在。
我們甚至可以說,傑出的奇幻作品,總是帶著某種課題前來挑戰讀者。--河合隼雄
談到奇幻文學,有人覺得是透過「空想」來逃避現實,河合隼雄卻說:奇幻文學非但不是逃避,反而是對現實的挑戰。
作者認為,奇幻文學是在人的意識與無意識正面對峙、苦苦奮鬥的當兒,靈光一閃所創造出的精彩故事。
這樣的幻想本身具有自主性,當事人無法控制,可說是來自心中踴動的靈魂。如果想掌握靈魂的話語並向他人轉述,奇幻故事是極為適切的手法。
傑出的奇幻作品,經常召喚讀者思考某些課題,讓人感到即便故事讀完了,心靈依然持續感動。這些課題,也許是成長的代價、對死亡的永恆疑問、性格中的陰影,也可能是人類與萬物和平共存的願望。
在本書中,河合隼雄導讀《地海系列》、《湯姆的午夜花園》、《借物少女艾莉緹》等十本經典奇幻小說,深入探討:靈魂到底透過幻想,向讀者傳達了什麼具有挑戰性的課題?
本書特色
★河合隼雄「孩子與幻想系列」壓卷之作!
★第一本以無意識心理解析奇幻文學的大師著作,既具備專業深包袱屋化煞度又親切好讀!
感動推薦
林世仁/兒童文學作家
柯倩華/童書評論家
葛容鈞/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一般讀者常享受奇幻故事看成炫奇幻想,神遊現實之外的「架空快感」。河合阿伯卻把奇幻故事看成「靈魂的故事」,一下就把奇幻文學從高空上的虛幻拉回到潛意識的真實底層。--林世仁
河合隼雄總是先於心理學專家之前,已然成為一名謙卑、懷有童真之眼的讀者。--葛容均
作者介紹
河合隼雄
1928-2007,出生於日本兵庫縣,畢業於京都大學數學系。1962年赴瑞士蘇黎世榮格學院學習,是第一位取得榮格分析師資格的日本人。持有世界沙遊學會執照,為該會創始人之一,也是日本沙遊治療的主要推動者。曾任京都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長、日本文化廳廳長、日本臨床心理醫師學會會長、京都大學榮譽教授等職。
河合隼雄以深厚的心理學知識為基礎,長年針對日本文學、政治、教育、社會問題等不同領域進行論述、對話。著作甚豐,其中《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一書曾榮獲大佛次郎獎,《高山寺的夢僧:明惠法師的夢境探索之旅》榮獲首屆新潮學藝獎。其他重要著作包括《孩子與惡》、《轉大人的辛苦》、《青春的夢與遊戲》、《故事裡的不可思議》、《閱讀孩子的書》(以上皆由心靈工坊出版)、《河合隼雄著作集》、《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原來如此的對話》、《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心的棲止木》等。
編者
河合俊雄
1957年生,河合隼雄之子,京都大學教授,榮格分析師,於1990年於蘇黎世榮格學院取得分析師執照。他的興趣在於研究心理治療的文化與歷史背景,陸續從事多項心理學相關書籍之編著譯介,文章與著作已有英語、德語及日語版發行,作品已譯成中文的有《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從《1Q84》的夢物語談起》(心靈工坊出版)。
譯者介紹
林詠純
台灣大學物理系、地質系雙學士,日本九州大學藝術工學府碩士。曾在民間研究機構擔任日文研究助理,現為專職日文譯者。譯有《心裡的苦,身體知道》、《洗腦》、《轉大人的辛苦》等書。
閱讀奇幻文學:喚醒內心的奇想世界-目錄導覽說明
「河合隼雄.孩子與幻想系列」發刊詞河合俊雄
〔推薦序1〕面對面的讀書會/林世仁
〔推薦序2〕河合隼雄的奇幻視界/葛容均
兒童文學與靈魂
序論 為什麼選擇奇幻文學
一凱薩琳.史都《瑪麗安的夢》
二如玫?高登《人偶之家》
三阿斯特麗.林格倫《獅心兄弟》
四保羅?葛立軻《七個人偶的愛情故事》
五菲利帕.皮亞斯《湯姆的午夜花園》
六瑪麗.諾頓《借物少女艾莉緹》
七瑪格麗特?梅罕《魔法師的接班人》
八勒瑰恩《地海巫師》
九勒瑰恩《地海古墓》
十勒瑰恩《地海彼岸》
跋 閱讀奇幻文學
解析展現靈魂的真實 河合俊雄
附錄 延伸閱讀
推薦序一
面對面的讀書會
林世仁/兒童文學作家
高中時,曾經忽來一想:《梁山伯與祝英台》會不會是「心的舞台」外射、投影出來的故事?這個想像雖然毫無根據,但心的兩種能量化身成角色,相互爭鬥,具現成故事,卻讓我著迷了一陣子。因此,知道愛聊天的河合阿伯這次要來談「奇幻故事」,我充滿好奇:河合阿伯會怎麼探索奇幻故事呢?
十個篇章,十本書。每一本書都像是來到心裡診療室的病患,被阿伯細心導引,娓娓道出心事。一般讀者常常會把「奇幻故事」看成炫奇的幻想,追尋躍動其間的新鮮刺激,享受的是神遊現實之外的「架空快感」。河合阿伯卻把奇幻故事看成「靈魂的故事」,拉大鏡頭,看見情節後頭的靈魂舞台。這個觀點一下就把奇幻文學從高空上的虛幻拉回到潛意識的真實底層,同時也把兒童文學從「兒童」推舉到「靈魂」的高度。從這視野看進去,奇幻故事因此閃現出不同亮彩,尤其重要的是──帶進了生命的風!我最喜歡也最佩服河合阿伯的地方,就在於他打開了「由故事走進靈魂」的蟲洞。這本書一如他的其他作品,也是一個示範。
大概是想留下完整的「病歷表」吧,河合阿伯習慣於一邊敘述故事一邊眉批。這樣的「夾敘夾議」,有好處也有壞處。對於沒有中譯本的書,很方便就幫我們抓出了一個大略輪廓;對於讀過但劇情卻早已還給時間的故事,也有重點回顧的功能。但對於我們已熟悉的作品,就不免稍嫌重覆。有時候還真想對阿伯說:「阿伯,您這一杯茶兌太多水了啦!」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茶葉不兌水、不熱氣烹轉一回就飄不出茶香。河合阿伯厲害之處,就在於他總能抓住那茶香一縷、輕飄慢揚的幽微時刻,話語一轉就點中故事的穴點!為了等待那眉批一點,稍稍忍耐一下也很划算。
喝茶聊天看似散漫,但讀到一半,我忽然覺得:這好像是河合阿伯為我一個人開的讀書會喔!這大概正是河合阿伯的魅力所在吧?他的淺白話語總是有一種「親切的臨在感」,完全的「我語說我心」。任何一位讀者翻開書,他都像坐在你面前,只為你一個人開講似的,開始一場「面對面的讀書會」。這對學生時代沒參加過讀書會的我來說,好像補足了一次癮。
《地海系列》是書中談論最多的作品,老實說,我很喜歡《地海巫師》,覺得比《哈利波特》更好看!但對於接下來的《地海古墓》、《地海彼岸》就讀得悶悶倦倦了。但這「三部曲」恰好是阿伯的心頭好,被他一點,我也確實感受到這後兩本書,雖然故事上冗冗長長,但精神意義上卻展現出了靈魂更新的拓展。
相反的,《獅心兄弟》的討論就比較不過癮!這一本書,至今恐怕仍會讓某些人聯想到「鼓勵自殺」吧?死的問題跟生的問題一樣,都是小說的大哉問。特殊時刻需要特殊小說,或者說,我們平常讀的小說,不全然迴映至當下,而是折進某時某刻某種偏斜的心靈角落而預作暖身。那角落少開啟、少碰觸,因此談時就需要更謹慎的嚮導。阿伯在這裡情節說得詳細,眉批卻吶喊著似乎還沒有說完呢!不過他把故事中的三個世界對應到前世、今生與來世,讓我們試著想像:「此生」其實是「前世」。這角度的乾坤大挪移,的確是一大奇想!
除了跟隨阿伯一一巡禮書中作品之外,把書中介紹的作品兩兩對看,也十分有趣,例如《人偶之家》和《七個人偶的愛情故事》。最特別的是《瑪麗安的夢》跟《湯姆的午夜花園》,它們同樣在一九五八年出版,也同樣處理了夢境與現實的交錯題材。主角都是生病的小孩,一個是女孩,一個是男生,恰好在不同性別上分別探索了「奇幻」的共同魔法。但是在「故事氣味」上,後者守在少年小說而親近兒童,前者卻在少年小說中往上延伸,只要再往上跨一步,就能走進村上春樹的「兩個世界」。所以《瑪麗安的夢》似乎更能代表少年與成人共有的奇幻經驗。它就像村上小說在少年小說中的投影──或者倒過來說,村上小說是這本小說在成人世界的投影。它們共同處理的「兩個世界」,恰是奇幻小說的神祕中心。河合阿伯對村上小說有興趣,大概也是因為那其中充滿了「靈魂的真實與變形」吧?
《瑪麗安的夢》跟《湯姆的午夜花園》中的奇遇都源自於生病,阿伯解釋說:「生病能讓人把注意力擺在自己的內在??疾病的造訪,多半是為了充實內在的工作。」這句話真是太療癒了!如果能把病痛看成一份靈魂的修煉,那麼痛苦雖然不能減少,卻能多出一份觀看與祈盼。
這也是我讀河合書,最常有共鳴的地方。他總是能把陽光帶進負面的角落,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無限可能。他說:「人類的存在擁有無限的擴張性。如果將『我』這個人所具備的一切事物全部展現出來,不知道會有多驚人。」我也是如是想,那力量有驚人的黑暗,也有救贖的光亮。還好這些靈魂的「非日常運作」能透過創作,在奇幻故事裡得到釋放、轉化與療癒。
河合阿伯不是泛靈論,但應該是相信萬物萬事都充滿了「靈魂的話語」,或者說它們都是「靈魂投射的對象」。靈魂不能被肢體、五官局限的部份,必須投射到另一個場域去修練,而這恰是奇幻故事可以提供的。於是,閱讀好的奇幻故事便不僅僅只止於娛樂,還是一種靈魂的呼喚與洗滌。
套用書中提到的《七個人偶的愛情故事》,這本書也可以看作是「十部奇幻作品的靈魂故事」。在討論《魔法師的接班人》中,他說:「仔細想想,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魔法能比從女孩變成少女更神奇。」仔細想想,河合阿伯好像對於任何有關於「人」的事,都抱持著同樣不可思議的驚歎和探究。這種「河合式」的觀點和述說態度,本身就是一種很療癒的能量。這些被他選中、供作教材的十本書,一定也都很開心吧!
推薦序二
河合隼雄的奇幻視界
葛容均/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當我得知河合隼雄撰寫了一部關於奇幻文學的論著,心裡真是既興奮又期待!因為自己過往的領域(英美文學)關係,至今即便身在兒童文學界,我主要接觸的仍是西方(歐美)兒童文學、奇幻文學及相關論著。因此對於這位知名日本心理學家如何談論奇幻文學,與歐美學者的視角有何不同,著實感到好奇。
不同於嘗試將奇幻文學分門別類加以探究的西方學者,諸如John Clute與John Grant (The Encyclopedia of Fantasy, 1997)、Farah Mendlesohn (Rhetorics of Fantasy, 2008)、Philip Martin(A Guide to Fantasy Literature, 2009),河合隼雄的《閱讀奇幻文學》讀來有些類似於Rosemary Jackson依據精神分析切入研討奇幻文學的論著(Fantasy: The Literature of Subversion, 1981),以及Bruno Bettelheim以心理學角度談論童話閱讀的作品(The Uses of Enchantment: The Meaning and Importance of Fairy Tales, 1976)。當Jackson與Bettelheim的奇幻論述分別具有拉岡和佛洛伊德的理論取徑,讀者不難發現河合隼雄將他自身對於榮格分析心理學的知識,平易近人地融入奇幻作品的討論。將理論「平易近人」地捎進作品信息的分析並非容易之事,而河合隼雄在《閱讀奇幻文學》中展現了能夠將理論信手捻來的功力,足以作為其他研究者取經的對象。
Rosemary Jackson、Bruno Bettelheim及河合隼雄這些東西方學者皆轉向以心理學角度檢視奇幻文學所具備的精神意義與心靈價值。在他們的研討之下,奇幻文學不再僅是提供經驗異世界驚奇或異域冒險的娛樂文學,他們的探究不約而同訴說著奇幻文學的閱讀是趟面對及挑戰自我(慾望、恐懼、想像或投射之他者等)的內在歷程,饒富自我認知甚至療癒的可能。我欣賞河合隼雄貫穿全書的核心論述:「將幻想視為靈魂的展現」。河合隼雄以十個章節帶領讀者細細品味西方奇幻文學中展現靈魂的作品主題,並輔以身為心理治療師的洞見,使得「閱讀奇幻文學」並非只是專家學者或類型文學愛好者的事,奇幻文學的閱讀能夠讓我們更加了解「靈魂」,包括「靈魂世界的時間流動方式」(參見〈第五章:菲利帕.皮亞斯《湯姆的午夜花園》〉),是你我皆好加思索、大小讀者都該與之相遇的事。
河合隼雄為這本專書討論挑選了十部兒童奇幻作品。我同樣欣賞作者對兒童文學所下的新鮮注解:
為什麼兒童文學適合描述靈魂呢?因為成人無論如何都會受限於這個世界的系統與機制,換句話說就是所謂的常識,所以難以看見靈魂。但孩子就沒有這個問題,他們的眼睛能夠清楚看見「靈魂的現實」。兒童文學如實地描述了孩子眼中所見的現實,因此與靈魂關係密切。成人的文學即使寫到靈魂,也因為必須顧慮成人之間的規則,所以難免會變得複雜、曖昧。
河合隼雄這番話說得真好。兒童文學中的確充斥著「許願」、「借物」、「人偶」、「影子」,當然還包括「動物」及「(非人偶)玩具」這些敘事材料來具象化人(兒童)與其靈魂的關係。我慶幸,除《湯姆的午夜花園》和
編/譯者:林詠純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32開13*19cm
頁數:328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作者:河合隼雄
追蹤
- 譯者:林詠純
-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社追蹤
- 出版日:2017/4/17
- ISBN:9789863570905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閱讀奇幻文學:喚醒內心的奇想世界